许东亮:建筑照明史上最伟大的楼 | 独家
飞利浦新锐计划大师训练营系列课程
并没有很多专业像设计一样,通过视觉评价和表现,传达大部分的信息。
所以做到一定程度的设计师,都很喜欢花钱买上许多设计的参考书籍,尤其是案例的,因为能直观地从中学到很多的手法。
有次课上,许老师开场就问:谁能一口气说出全世界100名建筑师、50名室内设计师、25名灯光设计师、25名景观设计师?
结果大家是可以想象的,问题的关键其实不在于记忆力,而是你在你登高望远的职业生涯中,是否懂得机灵地站在那些巨人的肩膀上。
照明微课堂以往的文章曾经讲述过用光线做设计的贝聿铭、密斯.凡德罗,也讲述过现代照明设计之父理查德.凯利。
通过许老师的课程,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名声在外,照明人却知之甚少的大师,光在他们手中,都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法棒。
从小玻璃房子,到大玻璃房子
前一节,我们讲述了现代建筑照明设计之父凯利,为菲利普约翰逊的玻璃房子设计的照明,其实就是照亮了几棵树,但却可以说他开启了现代景观照明的时代。
图:里查德.凯利通过照亮玻璃房子外的树,让房子的室内拥有了更宽广通透的视野,纯粹地从光带来的视觉感受出发去“缔造”空间感,这一“壮举”的“创举”成为了照明设计的一个里程碑。
然而,这么一个照树的景观照明还不算什么,现代建筑照明才应是个森林。
在玻璃房子名噪一时之后,凯利迎来了为一所更大的玻璃房子做照明设计的邀约,他当时或许也无法想象,这所更大的玻璃房子,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为全球数不尽的城市带来了多少栋镶嵌着玻璃幕墙的高楼,讽刺的是鲜有青出于蓝者,反倒是东施效颦者使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为城市带来的光污染和热岛效应。
图:谁也不记得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热”这一阵风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哪里刮来,就是看着一栋又一栋的高层超高层贴满了各种各样的玻璃变身一面面巨大的镜子插入了城市中。
而玻璃幕墙大楼的始祖,正是凯利接下的这个项目——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西格拉姆大厦。
玻璃幕墙大楼的始祖
图:位于纽约市中心的西格拉姆大厦建于1954~1958年,共38层,高158米,总投资4亿美元。
密斯·凡·德罗在设计大楼时,避开了曼哈顿地区大多数塔楼常用的台式、金字塔式的样式,把大厦主体处理成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没有变化。建筑师采用了当时刚刚发明染色隔热玻璃作幕墙,这些占外墙面积75%的琥珀色玻璃,配以镶包青铜的铜窗格,使西格拉姆大厦在纽约众多的高层建筑中显得优雅华贵,与众不同,这栋大楼也成为了高层建筑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的始祖。
光从由外至内,再到由内而外
在约翰逊的玻璃房子中,凯利是照亮外面让光能走进房子里,让里面感觉更通透,在西格拉姆大厦中,凯利反过来了,把整个建筑的照明做成了一个大灯笼,这又顺带着发明了一个叫“内透照明”的经典手法。
图:以现代照明的眼光看,它好像并没有做建筑照明,所有的光线都是从楼中穿透而出,但正是这些从办公室中穿透而出的光,像一个一个像素点一样,把整栋大楼的轮廓和线条表达得清晰准确。
图:醇厚的干邑酒通过光线在玻璃瓶中散发魅力,西格拉姆展现的光意象似乎与此相当接近。
实际上,在建筑的表观上,厚重的青铜外框和琥珀色的玻璃,似乎真的没有什么比通过让光渲染玻璃的颜色从而表现建筑的体量和线条更合适的方式了。
凯利似乎完全精神上植入了密斯一般,彻底奉行了Less is more的精髓,完美地用这种材质让整个建筑看起来就像晶莹剔透的宝石,或者说一杯浓郁的干邑酒一样剔透。
悬浮的盒子
方正的建筑,像一尊钢铁盒子一样杵在地基上,光与建筑的合作还能表现出什么花样吗?我们不妨仔细观察,大厦的首层之上,是像传统建筑的“骑楼”一般“飘”出去的,整个建筑呈现了下小上宽的倒立体。
而凯利,正是巧妙利用了这一点,把“飘出”部分的下方通过均匀下照的方式,洗亮地面,使整个大厦呈现“悬浮”起来的感觉。
图:贴着“屋檐”边上安装的下照射灯,把地面洗亮,使大厦呈现了一种悬浮的感觉。
“洗墙”的诞生
我们现在看白炽灯,简直是已经在整个世界来了又走了,但全世界正在淘汰白炽灯,也丝毫不影响爱迪生的伟大,因为他从0走到了1。
之所以把这个大楼放在如此高的位置上,多多少少带有点这样的意思,我们现在或许对“洗墙”这个概念很熟悉,但为什么要“洗墙”?是不是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
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个大楼的平面图:
图:图中可以看出,大楼使用的是比较经典的高层布局方式,交通轴位于建筑中间,四周的地方是公共区域的大堂。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会考虑什么方式把公共区域的大堂照亮呢?
在天花板上装下照的筒灯,或许是最常规的方式对吗?上节的首层外走廊就是这么干的。
这是种不会出错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凯利是怎么干的:
没错,这张美呆了的老照片,你能看到,天花顶上是根本看不到我们想象中布满灯孔,凯利用藏在天花上的灯,把墙面照亮了,墙面的亮光再漫反射,把空间照亮了,这就是我们为之熟悉的——洗墙。
洗墙是为了什么?为了让墙成为“灯”,再照亮空间,如此漂亮的“洗墙”手法,与空间的结合,哪怕是当下,也是极其罕见且优秀的光解决方案。
照明设计的伟大之处,不是在于它设计了什么,而恰恰相反,是它什么也没有被刻意设计,就像长在建筑身上的一只无形的手,无法分割。
了解更多“飞利浦新锐照明设计师成长计划——2014大师训练营”内容:
1、点击照明微课堂下方“精彩活动”按钮;
2、输入“飞利浦”、“philips”、“新锐”、“xr”均可查阅系列文章。
【版权信息】本系列文章,为飞利浦授权,照明微课堂平台根据“飞利浦新锐照明设计师成长计划——2014大师训练营”内容整理发布,如用作商业用途,请与照明微课堂编辑联系,获取飞利浦授权后方可进行。如需引用或转发作非商业用途,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违必追责:
作者:eLicht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ID:eLicht)